在陶瓷圈提到山东淄博,大家都耳熟能详。一方面,20世纪80年代初期,淄博生产了江北第一片瓷砖,拉开了整个北方建陶发展的序幕。另一方面,曾经的江北瓷都却在10年前的环保风暴中被“吹”得七零八落,此后的发展一蹶不振,让人唏嘘。
去年,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山东省建材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中明确提出,做优做强淄博建筑陶瓷生产基地,重塑淄博建筑陶瓷品牌,全力打造“当代国窑”淄博建筑陶瓷品牌及骨干企业品牌,重塑行业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发展新型陶瓷和功能陶瓷。
在产业发展处于迷茫期的时候,这样一份文件能否给当地企业注入强心剂?淄博陶瓷产业的发展又能否乘着政策的春风东山再起?带着种种疑问,《中国建材报》记者近日采访了淄博相关政府部门、中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协会,以及部分企业负责人。
10年前,淄博陶瓷企业数量在400多家,500多条生产线,因受环保政策、原材料、燃料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淄博建陶经过多轮调整,目前,全市共有48家陶瓷企业,78条生产线亿平方米,是当年大环境决定的,陶瓷作为高耗能重污染的行业,确实需要作出新的规划。在实施节能减排、产业转型过程中,各方面压力都很大,企业经受了阵痛。”淄博市传统产业中心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回忆了当时的情况。他表示,随着相关鼓励政策的出台,近几年企业的发展运营情况有所好转,淄博当地政府也在通过各种方式支持企业发展,但建筑卫生陶瓷产业的整体发展仍然面临较大的环保压力和能耗约束。
去年,山东省在《规划》中首次提出将淄博的建筑卫生陶瓷列入“当代国窑”,一系列鼓励政策能否给淄博建陶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企业对此观点不一。有淄博陶瓷企业负责人告诉《中国建材报》记者,政策支持是好事,企业有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未来会怎样还要看具体落实的情况。也有企业持观望态度,表示此前政府也在产业园、、税收方面做了一些推动工作,但成效尚不明显,真正恢复淄博陶瓷往日的辉煌短期内恐怕很难实现。
尽管有鼓舞人心的政策,但是按照原有的老路恢复昔日产能已不再可能。淄博市传统产业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受环保政策影响,当地是不能再上新生产线的,但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提升,鼓励企业练内功,降低单位能耗,提高单位产量。淄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建陶产业的发展,以实施“五个优化”作为产业主攻方向,加快产业赋能和转型升级的速度,出台了“技改贷”“人才金政37条”“千项技改、千企转型”“春风齐鑫贷”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推动企业实施数字化、绿色化、品牌化、智能化产业发展之路,“淄博建陶最大的优势在于产品配套齐全,比如我们的装备机械,配套的色釉料,还有人才培养等,为我们淄博建陶产业的研发、设计及产业支撑提供了很重要的力量。”该负责人介绍说。
他坦言,一直以来,淄博的陶瓷企业非常重视生产,其产品质量颇受好评。然而,由于现代企业管理观念和固有思维的限制,当地企业在品牌发展上做得不够,没有及时抓住环保政策后品牌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点,我们需要多向先进的地区和企业学习,通过品牌效应提升产品附加值,做优做强淄博建陶产业。”
长期贴牌,一方面使得企业利润微薄,多数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另一方面依赖于贴牌,企业发展的主动权没有掌握在自己手里,抗风险能力差。加上疫情影响,企业的发展现状更加被动。
为了让企业在品牌建设上发力,淄博市传统产业中心也搭建了不少平台。目前,淄博建陶共有包括皇冠、耿瓷、统一等9个建陶品牌。当地政府通过每年的淄博陶瓷博览会推进当地产区与其他产区的交流,特别是佛山产区;积极推进与国字号建工单位展开战略合作,充分利用淄博区位优势和品类齐全的优势,提前布局城市旧房改造所涉及的建筑材料应用市场,推动整体家装加工配套;推进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的高端建陶品牌植入淄博的生产制造体系中,利用其成熟的国际市场经销商网络体系,一方面倒逼本土企业培养更专业的外贸,学习其专业服务技能,另一方面着力打造淄博建陶在国际高端市场上的知名度。
淄博陶瓷产业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淄博是古代齐国的国都,也是驰名世界的瓷都之一。一直以来,这里生产的琉璃品和陶瓷制品享誉国内外。如今,陶瓷圈内很多人对于淄博陶瓷的生产工艺、品质把控、生产模式仍然非常认可。“什么产品都能做,而且做得非常好。”ROMAX罗马磁砖董事长黄岳鸿这样评价淄博陶瓷产业。
广东鹰牌陶瓷集团副总裁陈贤伟也认为,淄博陶瓷知名度居国内前列,无论是淄博本地市场消化能力,还是产业链延伸,都很有实力。鹰牌已经确定在淄博落地生根,投入也会越来越大。
陶瓷总部基地相关负责人建议,淄博文化底蕴丰厚,陶瓷的历史文化颇有渊源,值得思考和深挖,引入文化元素可以促进产业发展。
“陶瓷、琉璃、建陶是淄博传统的优势产业,在做好整合的前提下,可以结合文化、旅游,增加大众的体验式消费。”淄博市传统产业中心有关负责人说。
“改革开放以后,淄博的陶瓷产业经历了几个转型阶段,20世纪80年代是发展辉煌时期,七八年前开始走下坡路,现在面临着产业发展的新机遇,可以说是再次进入良性发展的开始。”中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协会投资促进部主任朱厚举说。他建议,当地可以以规模比较大的10余家企业为基础,依托规模和区域优势,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品牌价值。“早期的行业企业负责人相对比较保守,现在接管企业的企业家在视野和格局上更开阔,也乐于接受新事物,这是当地陶瓷产业转型发展的良好基础。”朱厚举分析说。
去年以来,淄博市传统产业中心鼓励企业在建陶创新园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建设国际一流的智能生产线。引导企业对现有的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提升工艺装备水平,实现信息化、工业自动化的深度融合,建立工业自动控制(DCS)、生产制造控制(MES)、能源管理(EnCM)、资源计划管理(ERP)、检测系统、仓储物流的互联互通,提高智能控制管理效能。
朱厚举建议,一方面,在国家“双碳”目标的指引和建材产业发展大势中,企业要苦练内功,研发功能性瓷砖,多关注绿色建材产品认证、装配式建筑和重大项目入库等内容,积极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另一方面,当地政府也要继续加强政策引导,由政府、协会等机构对企业进行定期的政策解读、职业培训、金融服务等,让目前处于跟随阶段的企业多学习,为转型发展积蓄力量。